“雙重高管”的由來

2016/11/16 11:31:37來源:中國木業網熱度:8873

雙重身份集于一身的后果是,這些“雙重高管”面臨著復雜的權責利關系:到底更多對上市公司負責,還是更多對集團負責?集團和上市公司進行博弈、甚至發生利益沖突時,屁股坐到哪一邊?尤其當薪酬等敏感的砝碼出現傾斜時,結果會是怎樣?  

疑問并非空穴來風。實際上,“雙重高管”現象在上市公司中為數眾多,給公司治理帶來了不小的挑戰。  

“雙重高管”從哪來?  

分拆上市還是整體上市?盡管存在一定爭議,但不容否認的是,國有企業整體上市者寥寥,一母多子的現象較為普遍。  

長期以來,國企部分資產上市,其中一些被稱為靚女先嫁,已經成為主流的模式。這有著現實合理性:  

1.集團往往有一些資產質量不佳乃至嚴重虧損、存在糾紛,會對上市行為造成拖累;  

2.一些資產產權不清晰,無法上市;  

3.資產屬于事業單位性質,不愿意或沒法改制;  

一些集團歷史遺留問題不少,本身負擔很重,例如要“養”一大批勞動能力弱、退休的員工,這些員工不宜進入上市公司,留著集團可以養他們,通過從持股上市公司獲得收益、經營輔業,如武鋼集團。  

國企部分資產上市的另一個重大原因是,長期以來國資監管體系不完善,國資監管機構對直接持股上市公司有著很大的顧慮:如直接持股,就是走上前臺做股東了,會直接成為證監機構處罰、其他股東起訴及索賠的對象,法律風險不校集團的存在,使得國資監管機構和上市公司之間有了緩沖,躲在幕后顯然更安全。間接行權,也減小了國資監管機構的行權難度。  

即便是一度創下國企整體上市率99%紀錄的上汽集團,仍留下了1%的尾巴。時任上汽集團董事長胡茂元稱,“留下的1%不是不好,是因為主要是房地產,其中有一部分是合資以后留下的殼資源,困難一些。  

國有控股上市公司眾多,基本都存在集團,上市公司高層人員哪里來?很大一部分來自集團兼職。  

截至去年底,中央企業控股上市公司388戶,中央企業61.3%的資產、62.8%的營業收入、76.1%的利潤集中在上市公司。而截至2016年9月底,滬深證券交易所的國有控股上市公司逾千家。  

“雙重高管”自然普遍。需要指出的是,非國有的上市公司也存在“雙重高管”現象。

免責聲明:稿件文字來源于木業網新聞部原創,圖片由相關企業提供,如涉及版權問題,由該企業負責,并請版權方聯系本網,本網將及時予以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