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運營戰略:“全球化”扶貧

2016/11/24 11:36:40來源:中國木業網熱度:9557

國外扶貧起步較早,扶貧模式大致分為三類:“發展極”模式(以巴西、墨西哥、智利、哥斯達黎加、委內瑞拉、哥倫比亞、巴基斯坦等為代表),“滿足基本需求”模式(以印度、斯里蘭卡為代表)和“社會保障方案”模式(以歐美國家為代表)。  

企業運營戰略:“全球化”扶貧

國外的主要扶貧模式  

據資料顯示,聯合國(1998)把貧困界限定為:貧困意味著缺乏有效地參與社會的基本能力、沒有足夠的食物和衣物維持溫飽、無法享受基本的教育和醫療服務、沒有權利、被排斥在群體生活之外。  

“收入貧困”是學術界研究最多、使用最廣的貧困定義,絕大多數國家也是以此為貧困識別衡量尺度,直接對應人們的生存標準或滿足最少單位卡路里的食品需求量、**數量的消費品。  

談起國外扶貧模式的特點,重慶豐都縣委黨校常務副校長代正光對《中國企業報》記者表示,國外普遍使用了扶貧方案提法。  

國外扶貧方案也是基于“四類貧困現象”展開。以英美為代表的主要發達國家實行社會福利政策、提供基本公共服務來援助貧困群體,保障他們的基本生活。  

二戰后,西歐各國紛紛效仿,現已成為發達國家扶貧減貧的主要途徑之一;以巴西為代表的發展中國家則主要從社會保障制度與社會援助方案、社會救助項目等途徑來減少貧困,如巴西的扶貧信息平臺、印度的圣雄甘地國家農村就業保障法案、巴基斯坦的PPAF計劃等。  

跨國企業扶貧力量  

1990年以來,各國不斷改進與加大扶貧力度,全球極端貧困率減少超過一半。其中企業參與扶貧和政府對中小企業扶貧成為重要方式。  

事實上,跨國企業已更多地介入到減災扶貧的工作中,同時更將它融合進入公司的經營戰略,將其納入到公司總體利益中,將實現價值、樹立形象與開發市場融于一體,這樣,在回報社會的同時,拓展了公司能力。  

早期美國鐵路公司對于西部地區鐵路基礎設施的建設就是這樣,通過與政府合作、發行債券等形式,將可能長時間沒有收益產業的鐵路鋪設到了廣袤的美國西部。  

中小企業發展  

貧困問題是一個全球化的問題,聯合國數據顯示,目前有近20億人口每天的生活費不足3.1美元,其中,在新興國家和發展中國家,貧困人口比例超過了36%。這是一個驚人的數據,因而扶貧就成為全球性的工作,聯合國開發計劃署的主要工作之一就是扶貧與減災。

免責聲明:稿件文字來源于木業網新聞部原創,圖片由相關企業提供,如涉及版權問題,由該企業負責,并請版權方聯系本網,本網將及時予以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