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記者到總裁的跨越

2016/11/25 11:23:14來源:互聯網熱度:8995

對于互聯網,畢業于北大信息管理系的張向東,有著一種天然的熱愛。這種熱愛,用他的話說,源于對互聯網的信仰。  

這種信仰,讓他在聽到鄧裕強談起手機互聯網的美好愿景后,一個星期內便從《新周刊》高級記者的位置上離開,走得那么義無反顧。  

張向東那一身休閑西裝和牛仔褲,配上黝黑的皮膚,一頭韓流式的長發,看上去更像一個漂在北京街頭的文藝青年。70后的他實際上是中國**家免費的WAP網站3G門戶網的總裁。  

他說,當時對于一個年輕人來說,你會覺得這是一個可以給你想象空間的領域。“有些東西,當你做它的時候會覺得這是你喜歡的,你就明白。”  

在互聯網世界,“北大幫”早就不是什么新鮮的名詞和組合,難道真是“北大精神”造就了今天如此“自由”的張向東和他的3G門戶嗎?  

張向東說起大學時期的口吻卻顯得輕描淡寫:“我當然愛我的學校,但是同時我也不認為它真的在某一個地方特別怎么樣(優越)。我們像所有的大學生一樣,每天晃一晃、看看書、發發呆。”  

“我高考**年沒有考上!專科都沒有考上!”張向東說,自己從小就是一個壞學生,很調皮。母親當時只要他“考上大學有一個工作就行了”。落榜后,張向東就想“不就是一個考試嗎”,于是用了一年時間認真復習。由于他本就是提前上學,所以那一年考上北大的張向東也只有18歲。  

“你知道嗎?從九幾年畢業的時候,就業壓力就很大了,雖然還沒有現在‘房奴’這樣的概念,但那個時候我就想,我在城市里面生活不是為了在這里給自己掙一個房子,掙一個車子,像其他幾千萬人一樣生活,我在這里應該有我的生活,我的生活方式跟別人不同,那就可以了。”張向東說。  

小記者到總裁的跨越

不是因為名校,也不是為了追求名利,張向東對他能成功走到今天的解釋是,“相信自己看到和理解的世界”,然后,遇到了一幫志同道合的朋友。  

2004年初,鄧裕強和張向東兩人在廣州天河石牌西路的一間6平方米的小屋里,商量著建中國**的免費手機網站。  

當年3月16日,3G門戶正式上線。當天的在線人數僅2人——鄧裕強、張向東。如何營銷?這是個大問題。沒那么多錢,也沒有和運營商合作的渠道,他們想到了病毒營銷:以自身為種子,一傳十,十傳百。  

他們首先瞄準了那些尚未有互聯網經驗的學生群體和互聯網上的手機玩家,在各種手機論壇上發帖子,并邀請當時移動夢網論壇中的版主們到3G門戶上來做版主。這些版主也憑借著在論壇中特殊的地位,給3G門戶帶來了一大批的活躍用戶。  

“國內互聯網比較容易形成一種聚攏效應,也叫做颶風效應,即擁有優質的信息與內容的商家,用戶會主動向它去靠攏,而不是靠有錢打廣告,用戶不吃這一套。”3G門戶市場副總裁曹明說。  

正是在這種模式下,免費WAP的出現博得了用戶的支持,除了學生,賣手機的也成了他們的宣傳隊。與此同時,他們還利用每一次飯局、會議、旅行……凡是能想到的、能參加的社交活動,他們都盡可能的參加。  

他說:“3G門戶這個公司我是挺認真、用盡全力去做的,我覺得我們做的事情帶給我和同事的內在東西是圓滿的,通過做這件事,我們內心更加自信、自由,這是最重要的,而不是做成一個所謂的上市公司。”

免責聲明:稿件文字來源于木業網新聞部原創,圖片由相關企業提供,如涉及版權問題,由該企業負責,并請版權方聯系本網,本網將及時予以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