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企業品牌營銷,你需要掌握的趨勢
剛剛過去的2016年,確實發生一系列事件:圍棋大戰九段高手敗給人工智能,魏則西事件讓百度陷入輿論漩渦,網紅Papi醬獲羅輯思維1200萬元投資(后撤資),馬云預言“電子商務”將消失,三星手機炸毀消費者信任,樂視遭遇停牌危機,支付寶“涉黃”引爭議......
從7萬年前的認知革命,到12000年前的農業革命,再到500年前的科學革命,人類文明進程在不斷加速。如果要給當今世界定義一個時代關鍵詞,似乎并不容易。是大數據時代?工業4.0時代?消費升級時代?但可以肯定這是一個劇變的時代。
變化沒有好壞之分,關鍵是企業如何看待變化,能否應對變化。所謂的熱點事件,未必都是偶然,也許有章可循。那么【請回答2017】企業品牌營銷的趨勢是什么?壹串通在此先談談我們的看法,希望對你有所啟發。
生態圈加速流通
很多人吐槽,如今出去做行業交流,如果你不談談生態圈,不談談連接,似乎就顯得你太low。那究竟企業是否真正需要生態化呢?
其實,選擇生態化是必要條件。如果你的企業解決了基本的生存問題,就要考慮一大伙人的發展問題,要立足自身的核心能力,整合上下游資源,與合作伙伴形成利益共享的價值共同體,實現產業的良性循環。
也有不少專家站出來指責,人人都顧著畫生態圈的,都不好好干實業。其實,企業既要低頭拉車,更要抬頭看路。當今的營銷環境與30年前相比經歷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以前的資源要素放在今天,影響力已經被削弱。
正如阿里所言,經濟沒有實虛之分,但一定有新舊之別。2016年,阿里構建的新實體經濟生態圈因為平臺產生消費增量而帶動的上游生產制造與批發增量、物流增量等所產生的稅收貢獻初步估計超過了2000億元人民幣。生產制造是實體的一部分,流通更是實體經濟的一部分。
智能經濟催生新業態
從中國制造到中國智造,是中國經濟界的共識。伴隨著人工智能進入指數增長時期,它將強有力地為產業“賦能”,激活智能經濟。
在智能經濟的驅動下,中國將加速進入工業化中后期,市場會催生出大量服務型制造業態和虛實融合的交互產品,深度學習、大數據、云計算與更多產業結合,產融互動集中爆發,全球應用前景尤為突出。同時,消費者將一步一步參與到產品價值創造的環節,出現“產消合一”。
關于如何實現智能制造,行業不同、企業不同,道路都會不同,但基本離不開這幾個方向:精益化、標準化、模塊化、自動化、服務化、個性化、平臺化、數字化、全球化。企業要從商業模式、生產技術以及經營管理方面實現向中國智造的轉型。
數字化促進跨界融合
數字化正改變全世界市場資源要素的組合,降低市場壁壘,消除中間環節,并開始重塑市場形態,淡化行業邊界,促進跨界競爭和合作。比如,支付寶、滴滴和Airbnb等,就是利用數字技術重構傳統行業的典范。
目前,在中國,數字革命主要影響的消費市場領域,是購物、支付、視聽和出行。以購物為例,傳統零售企業以及零售產業鏈的上下游企業,如制造商、品牌商和物流企業等,與互聯網企業緊密合作,促使整個購物生態從過去的鏈狀逐漸演變成了多向相互滲透的圈狀。
在數字技術的推動下,未來購物領域可能呈現以下情景:實體門店數字化,AR、VR提升消費者的購物體驗,移動支付、近場支付、生物識別技術使支付環節更簡單和安全,數據分析幫助企業更好地了解消費者......
但這還遠遠不夠,未來數字融合將進一步變革教育、醫療、農業、制造、金融服務和交通等多個領域。
品牌打造向IP靠攏
從前年開始,IP這個詞大熱。我們剝開IP熱的外皮,看其本質,是優質內容產出和魅力人格帶來流量;其次,IP是永恒的,代表一種普世價值,漫威的“美國隊長”誕生于上世紀40年代,其承載的“英雄世界觀”從未變遷、消亡;同樣,我們也希望品牌可以讓像IP那樣,給消費者一種跨時代的情感寄托,而不僅僅是一種產品的功能特性。
今天,為什么要讓品牌打造向IP靠攏呢?因為在大競爭、信息大爆和產品同質化的時代,消費者最多能記住同一品類中的7個品牌,而最終的選擇只有1個,搶占消費者心智變得越來越難。品牌向IP靠攏,或者說品牌IP化,就是將品牌的格調、價值觀、態度以及其它區隔于他人的元素有效傳播,在用戶心里形成特定認知,形成一個具有市場影響力的IP。我們提到格力,就會聯想到振興中國制造;蘋果代表追求極致完美的科技狂;小米是電子產品的發燒友。
至于如何實現?首先是洞察,發現第“1”基因;第二是策略定位,搶占第“1”;第三是超級創意,尋找第“1”記憶符號;第四是到關鍵點落地,多種渠道一個聲音傳播和互動第1;由始至終強化品牌的第1認知,最終達成品牌成長為IP的目標。
免責聲明:凡注明稿件來源的內容均為轉載稿或由企業用戶注冊發布,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轉載稿和圖片涉及版權問題,請作者聯系我們刪除,同時對于用戶評論等信息,本網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