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決企業家問題是運用**原則
一家企業的發展軌跡跟其領導者的風格和能力有密切關系。不成功的企業有他們的共性,而成功的企業有他們獨特的個性。一家成功的企業必然刻上了其領導者的烙印,但領導者的性格和管理方法往往是因人而異的。
企業領導者其實是難題的解決者。在每一家企業發展的過程中,它必定會經歷著無數的難題,其中有瑣碎的,亦有非常重要的。特別是與企業發展和生死存亡相關的議題上,領導者能否帶領企業做出正確的決定往往對于企業的發展甚至生死存亡起著關鍵的作用。
在快速變化,經常模棱兩可的經營環境里,企業領導者不能只擁有一種思維方式或考慮問題的方法。他們必須在多個維度下進行不斷的動態平衡。在解決難題方面,他必須具有以下五種平衡的能力:
1.企業領導者必須要聚焦,但同時必須擁有足夠的邊緣視野。
一個優秀的企業家當然需要對業務高度專注,但也不能忽視周圍正在發生的變化,因為往往周邊的變化有可能會顛覆企業核心業務的發展,甚至關系到企業的安危。
2.企業領導者必須很清楚企業發展的方向,但同時亦能接受高度的不確定性。
事實上,企業的發展是階段性的,在每個階段中它的愿景、方向都有可能有所調整或起碼從較模糊的狀態變成較清晰的狀態,但新的模糊亦可能會同時出現。企業領導者不僅必須接受高度的不確定性,同時還要盡可能地將企業的方向和愿景用最簡單的語言與員工、股東和其他利益相關者緊密地溝通。
3.企業領導者必須具有相當的戰略眼光,但同時亦能將企業的戰略落地。
這一點是最明顯的了,無須詳解。
4.企業領導者在面臨新的機會,意識到其與目前業務和能力之間的差距時,必須具有能決定“跳”與“不跳”的戰略判斷。
在現今快速變化的環境里,新的市場機會經常出現,對許多企業家來說,他要做出要不要從現有的業務走到新業務的判斷,盡管他的企業未必擁有運營新業務的所有關鍵能力。
5.企業領導者必須平衡擔任“分析員”與“難題解決者”的角色。
當然,難題的解決必定建立于分析之上,沒有分析,就沒有基礎來解決問題。但企業領導者不能只是過分地單純分析,為分析而分析。他必須面對問題并指導問題的解決。
所以盡管領導者的風格可以有所不同,處理問題的方式可以不一樣,但在主要的考慮點上,他們必須做出同樣的平衡。具體的平衡點可以不一樣,但考慮的維度是一致的。
免責聲明:稿件文字來源于木業網新聞部原創,圖片由相關企業提供,如涉及版權問題,由該企業負責,并請版權方聯系本網,本網將及時予以處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