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與經營理念的有效結合

2017/5/18 14:22:16來源:互聯網熱度:5498

相對于管理這個發展皮膚,經營則是聯結驅動業務這個骨骼血肉運轉行動的神經脈絡。而神經脈絡運轉不好,企業自然也發展不起來,甚至導致局部癱瘓。下面我們就看看幾條重要的中樞神經:  

管理與經營理念的有效結合

企業有幾位大爺  

絕大部分類型的企業,都是圍繞著用戶——員工——供應商(客戶)這樣一個關系三角形運作的。那么在這三種商業關系里,誰算是企業的大爺呢?企業又是誰的大爺呢?  

對于企業來說,最舒服的情況當然是一位大爺都沒有。比如蘋果這樣的公司,供應商顯然不是它的大爺,反而是把它當大爺看著臉色他好伺候著;員工當然也不是蘋果的大爺,蘋果對員工在科技企業里顯然是屬于中下游的;而用戶是它的大爺么?也不是,蘋果從來都是一副愛買不買的大爺嘴臉,幾代IPHONE出了問題,從喬布斯到庫克都是事不關己的態度。  

雖然從政治正確上蘋果這樣的公司很可惡,但從財務指標上人家確實是最爽的企業,自由現金流比不少小國家都多。為啥蘋果有這個資格?因為人家創造了不參與討好競爭的新物種新品類,它再屌你再不爽也拿它沒轍。  

其次的是只有一位大爺的企業,代表是谷歌和亞馬遜,它們兩家的大爺分別是員工和用戶。  

雖然谷歌強調創新和用戶體驗,但它的用戶實際上沒有為它付費,所以谷歌并不求著誰用,也不會過度的爭取用戶,反而會討好能創造創新和用戶體驗的員工,所以員工待遇各種給力,各種福利相當美好。而在谷歌上投放廣告的客戶也不是它的大爺,市場趨于壟斷你愛投不投,不伺候不議價。  

主營收入靠用戶消費的亞馬遜的大爺當然是用戶,反過來看供應商和員工,在貝索斯的眼里前者的標簽是低價格(采購價格決定銷售價格),后者的標簽是凈利潤(低毛利下盈利靠更低的成本)。追求用戶體驗的背后是依靠成本效率的支撐,是來自亞馬遜對供應商和員工的強管控力。  

沒有大爺的蘋果爽的不要不要的,只有一位大爺的谷歌和亞馬遜過的也還不錯。但要是商業關系里再多一位大爺,可能就是湊合活著的了,大部分企業都屬于這種情況。  

而最糟糕的情況是,這三種關系都成了企業的大爺,比如你創業做個電商,用戶是永遠要討好的,但規模沒做起來反而得看供應商臉色,時間長了員工也知道你基本沒啥前途,態度屌起來了你還不敢開人,最后變成夫妻同床異夢互相湊合對付。真到了那一步那真是生不如死,維持都沒啥意義了,還不如直接停業關門呢。  

組織的作用  

先講講歷史,三國中既不像孫吳有經營根基,又不像蜀漢有道義名分的曹魏政權最終能夠取得勝利,在我看來就屬于組織結構的勝利。拿**滅國的蜀漢做個對比:  

五虎上將的威名傳頌至今無人不曉,但蜀漢出名將的現象卻正是其組織結構糟糕的表現,就靠這幾個老哥們奔波四方滅硝煙。而曹魏不是沒有名將,只是由于其軍隊作為一個組織強大而不依賴名將,所以顯得名將沒那么出名而已,曹魏的軍事勝利正是因為其軍隊的組織體系整體優于蜀漢和孫吳,中基層官兵優于后兩者。  

所以,成熟的組織結構,其**作用并不在于選賢任能,而在于建立強大的自運轉體系,通過訓練10個狗熊來打敗1個英雄。就像大公司的管理層里不乏濫竽充數之徒,但是臃腫官僚的大公司還是能夠領跑市場的原因,除了積累的慣性勢能外,就是成熟強大的組織體系了。  

最好的組織體系就是哪怕管理層中平庸者眾甚至蠢貨過半,組織照舊運行且結果不差,這是因為平庸者和蠢貨們能夠對組織的傷害是相當有限的。而創業公司發展到一定階段遇到瓶頸,其實就跟沒有建立有效的組織結構有很大關系。  

奢儉臨界點  

所有成熟公司都是從創業開始,在發展過程中,創業期肯定是內部條件比較艱苦比較苦逼的,到了后面內部條件肯定會跟著發展逐漸得到改善。而這個過程中的節奏把握是有技巧的:一定是先緊后松,但要松弛有度,一旦松了就不要再緊回去,畢竟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  

比如某些上市公司業績不好了就胡來搞996,不光起不到正向效果,還會鬧的怨聲載道,因為作為一家上市公司,大家選擇你就不是來吃苦的,你通過增加工作強度來試圖喚醒拼搏精神,這就完全是反人性的。  

而對于創業公司,隨著企業發展條件待遇越來越好,最好的方式是把每一次的“松綁”和正向的里程碑事件對應起來,比如因為完成年度目標/實現盈利/新融資到位,所以實現雙休/減少加班/年終獎和其它員工福利等。這樣來逐步幫助員工建立“條件反射”,讓大家清晰的認識到只要公司更好,大家就能得到更多;也只有公司更好,大家才能得到更多。

免責聲明:稿件文字來源于木業網新聞部原創,圖片由相關企業提供,如涉及版權問題,由該企業負責,并請版權方聯系本網,本網將及時予以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