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一次病花一個月工資,Z世代何以燒錢養寵物?
“我**次養貓帶它看病的時候,害怕得哭了。”
這是她長大后**次當著長輩哭。李一一(化名)顧不上考慮要花多少錢,她只想自己的貓能平安。作為95后,她將自己的貓看作是自己的朋友、值得愛護的孩子。
現在,她給貓咪脖子上掛一條刻著“平安”的項圈?!懊孕乓徊?。”李一一調侃。
這些出生在1995年—2009年之間的“Z世代”人群,正在快速地推高對寵物醫療的訴求。與動輒幾千上萬元的醫療費相比,他們更在乎寵物的健康,哪怕自己要過緊巴巴的日子。
美國寵物用品行業協會的一項統計數據顯示,2020年,美國養寵物的人群中,占比**的人群為25歲—40歲,占32%。而18歲—34歲的人群中,會有超過一半的人把寵物看作孩子,他們愿意為“孩子”花更多的錢。
美國寵物醫院已形成穩定的連鎖化格局。多位行業人士接受《財經》采訪時提到,中國寵物醫院仍處行業初期,未來也將以連鎖化發展為主。
看一次病花了快一個月工資
2021年8月中下旬,王木(化名)一路小跑闖進一家地處北京大屯區域的寵物醫院。 在得知皮膚科只剩下300元掛號費的號時,內心多少有些崩潰。 “這位皮膚科醫生很資深。 ”寵物醫院前臺工作人員含笑對她解釋。
300元的掛號費,相當于北京三甲醫院的專家特需號?!肮繁热速F”,在養柯基的第5個月,她開始認真體會起這句話的內涵。
這只剛過七個月的小柯基,嘴邊有一塊兒扁豆大小的毛掉光了,露出鮮嫩的粉紅色皮膚。王木又是查資料,又是問有經驗的朋友。終于,在看過網上被各種皮膚問題折騰不輕的寵物照片后,她決定說什么也要去醫院看看。
這是王木養的**只寵物。雖然幼時也有與狗相處的經歷,不過,“那畢竟不是自己親手養大的崽”,用她的話說,這是真正屬于她的**只寵物。作為一個90后,整個青年都浸潤在《老友記》等美劇里的人,寵物是家庭成員之一,并不是什么新鮮念。
“我得一輩子對他好”,她在心里告誡自己,也將這次去醫院看病當作對自己的“良心”考察。掛號,向醫生敘述柯基的病情,被建議做個活檢,檢查后,確診由蠕形螨引發,是一種非常常見的寵物犬疾病。
兩個多小時后,王木帶著一盒藥和1000多元的繳費收據離開了醫院。這次經歷讓她對帶寵物看病有了更清醒的認識,她祈禱自己的寵物千萬別有病,“有病真的看不起”。
在中國寵物醫院市場,無論是規模還是客單費都在迅速增長。一項數據顯示,2019年其規模約202億元,2023年預計達到376億元。
同樣是柯基常見多發的皮膚問題,另一位寵物主人付出的價格更高昂。李明(化名)的柯基先是得了耳螨,后傳染到全身?!吧砩虾枚嘈〖t包,還癢”,李明帶著它去醫院看病、吃藥、洗藥浴,“前后折騰兩個月,花了一萬多元”。李明感慨,我看著它也難受,“隔一天就得給他洗一次藥浴”。
對于剛工作沒幾年的李明來說,這筆錢已經趕得上一個月的工資?!澳悄茉趺崔k,也不能不治”,她自我調侃,以后是沒法買新衣服了,“逛街從此與我無關”。
另一只得了彌散性腹膜炎的兩歲比熊,也讓劉寧(化名)身心俱疲,還花費不菲。2019年夏天,這只比熊持續嘔吐,不吃東西,先帶去家附近的小醫院看病,醫生判斷是消化問題,輸液四五天??墒且恢辈灰姾茫t生建議去中國農業大學動物醫院。
到了醫院,“查了一溜夠,血、尿、便、B超,嘔吐物等”,劉寧回憶,又輸了三四天液。兩次共花費8000多元。
當王木得知身邊有朋友動輒幾千、上萬元的寵物看病花費,心里又喜又驚?!靶″X免災。”她默念。
據國聯證券統計,給寵物看一次病的平均花費是500元左右,涉及到手術則要花費5000元以上。
目前,寵物醫院各項費用均為自主定價。新瑞鵬寵物醫療集團副董事長劉朗解釋機構對項目定價背后的考量,“寵物醫療行業現在完全是市場經濟,醫院靠經營收回投入。”這就意味著,在定價的過程中,既會考慮市場整體的價格,也要考慮投資回報率。
“如果三年能夠收回投資,就是一個非常不錯的項目。”劉朗說,但來醫院看病的寵物與需要看病的人的數量并沒有可比性。這也意味著,大型設備的投資回報率并不高。
他所在的一家大型寵物醫院,一個月大概只能做30個CT項目,平均一天只做一例。 劉朗解釋,這臺設備需要六、七百萬元,一年的維修費用大概十多萬元,加上所需的人力成本,現在的收費雖然比人看病所需費用高出5倍—6倍,也不一定能及時收回成本。 最好的情況是三年能夠收回成本,因為一般設備五年就存在折舊問題。
這樣的檢測設備,是寵物醫院發展中所必須的?!叭绻麤]有這樣先進的檢測手段,獸醫很難在復雜的病情中找到規律?!眲⒗收f。
Z世代人群將成養寵“燒錢戶”
寵物正在成為年輕人生活的一部分。 已從醫十余年的劉朗明顯感受到年輕一代對寵物的熱情,帶寵物來醫院看病的大多數都是年輕人。
目前,中國還沒有針對養寵物人群的權威數據調查,通過美國寵物市場的變化來進行預測不失為一個途徑。
美國寵物用品行業協會(APPA)是美國寵物領域**行業協會。 其披露的2020年數據顯示,70% 的美國家庭擁有寵物,這相當于 9050 萬個家庭。要知道,1988年,即此項調查的**年,擁有寵物的美國家庭占比是56%。
這其中,80后、90后,甚至Z世代人群的占比正在變大。 APPA數據顯示,2020年,美國養寵物的人群中,25歲—40歲人群占32%,成為占比**的人群,還有14%的寵物主人不到25歲。
在摩根士丹利的一項針對新時期寵物行業的調查發現,65%的18歲至34歲的人,計劃在未來五年內購買或添加寵物,以此預計到 2030 年寵物擁有量將增加14%。
隨著千禧一代和Z世代消費者進入成年期,他們比長輩們更能接受養寵物和愛寵物的生活方式,相應地也愿意為寵物花更多的錢和精力。
摩根士丹利的上述調查結果顯示,在對待寵物的態度上,把寵物看作孩子的人群中,18歲—34歲占比**,為54%。
甚至有人愿意負債來支付寵物醫療費用。在這一人群中,18歲—34歲年齡段也占比**,為43%。
APPA 總裁兼首席執行官鮑勃·維特雷 (Bob Vetere) 認為,這一代人更愿意為優質產品和服務支付更多費用,以改善寵物的身體狀況。
資本開始對寵物市場上心。摩根士丹利在調查中發現,每只寵物的平均年度家庭支出可能會從2020年的980美元增長到2025年的1292美元,并進一步擴大到2030年的1909美元。
這與劉朗近幾年的觀察相似。他發現,與過去只是單純看做寵物相比,現在的年輕人已經將其視為伴侶,把它看做家庭成員,更是一種精神寄托,“以前大家把它當寵物,花費的多了是不太愿意的”。
據APPA調查,在美國,與寵物健康相關的醫療服務增長已經超過了其他類別。摩根士丹利的調查也佐證了這一點,其發現,在寵物食品后,寵物醫療可能是該行業未來十年增長速度最快的細分市場。
寵物醫院將以連鎖化為主
對未來市場的看好,使得這幾年資本對寵物市場青睞有加。 今年10月,萌獸醫館已完成B2輪融資,獲數億元注資。據《財經》不完全統計,這已經是2021年以來,寵物行業的第23次融資,總融資金額近20億元。
企查查此前發布的數據顯示,2011年至今,中國寵物賽道共發生投融資358起,金額超過110億元。
“寵物醫療的發展時間相對來說還是比較短的,寵物在家庭中的地位也是最近幾年才有所提升?!泵全F醫館首席運營官徐超認為,中國寵物醫療行業目前還處于發展期。
可資比較美國的寵物醫療行業,已經步入成熟期。產業上游以藥物研發、疫苗研發、檢測設備生產企業為主,下游渠道則是寵物醫院,以及線上與線下寵物藥房。美國寵物醫院格局基本穩定,行業品牌高度連鎖化。
如果回溯美國寵物醫院發展歷史,會發現兩種不同的發展路徑。
Banfield 和 VCA 既是美國**的連鎖寵物醫院,也是兩種連鎖醫院發展路徑的代表。前者體量輕盈,將自己的門店全部開在寵物食品、用品零售店;而VCA依靠的是收購新店快速擴張,從一家單體寵物醫院變為連鎖品牌。前期的收購資金主要靠融資,當體量到達一定規模,利潤率開始穩定,持續擴張則由公司的自有資金帶動。
20年前VCA就登陸納斯達克,后進入密集收購階段。1995年,VCA僅有約70家寵物醫院,在1996年旗下寵物醫院便翻倍,變為154 家。
VCA的這種擴張模式,似乎更貼合現今中國寵物醫院市場。目前,中國寵物醫療市場中,市占率前二的品牌為新瑞鵬和瑞派,前者有1000多家醫院。后者醫院規模接近400家。
新瑞鵬寵物醫療集團成立不到三年,其前身可以分為兩部分,其一可以追溯到1993年成立的伴侶動物醫院,后逐漸發展成瑞鵬集團;另一部分則是通過資本整合而成的瓴域集團。
兩者都經過了快速的擴張。2015年,瑞鵬集團只有幾十家門店,合并前,已經有幾百家門店。高領資本也在這個時期,以多只基金投入寵物醫院,整合并購了700多家連鎖寵物醫院。
2018年兩者整合后,成為中國現在**的連鎖寵物醫院。截至2021年9月,新瑞鵬旗下醫院超過1600家,三年增長超過兩倍。
不過,徐超認為,美國寵物醫院連鎖化率為30%,中國的連鎖寵物店占比將近12%。相對來說,連鎖化的程度還是比較低,勢必會向連鎖化方向發展。
中國平安的一份研究報告顯示, 截至2021年8月,中國大陸地區寵物醫院約2.28萬家。按這個數字計算,新瑞鵬的市場占有率約7%。另一家瑞派的市場占有率大約不到2%。
寵物醫院的連鎖化會使診療行為更加標準。在劉朗看來,中國寵物醫療發展不過30年,還有許多待完善。連鎖機構會先做出一些規范性的內容,推動使得這個行業能經得起敲打。
一位證券分析師則認為,中國寵物醫院頭部連鎖企業還有很大提升,其他連鎖的體量較少,行業市場分散,市場還有空間。
無論如何,以寵物在Z世代人群口袋里掏錢,還是相對容易的行當。
免責聲明:凡注明稿件來源的內容均為轉載稿或由企業用戶注冊發布,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轉載稿和圖片涉及版權問題,請作者聯系我們刪除,同時對于用戶評論等信息,本網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