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價≠最終花費?看看合同和預算的那些坑,你得知道!
裝修對于裝修業主來說是件大事情,也是為數不多的大額消費。對于業主來說裝修預算很重要,可你有沒有想過,要是預算一開始就不靠譜,那合同再好也是白搭。就拿防水來說,預算里寫著防水面積是10平方,可施工的時候,工人說多刷點能防潮,你要是同意了,這不就成了增項?要是不同意,他們又說后期潮濕掉皮沒售后,這可咋辦?到最后,預算超了,你拿合同也沒轍,因為合同附件的預算才是事實。
一、常見的預算“陷阱”
①漏報項目
在報價單中故意遺漏一些必要的施工項目,等到施工過程中再提出這些項目需要額外收費。比如在鋪設瓷磚時,對瓷磚邊角進行磨邊處理可能需要額外收費;美縫費用也是如此,合同中可能只包含基本的勾縫,而美縫則需要另外收費。
②拆分報價
將一個項目拆分為多個小項,分別報價,使得總體價格看起來更低,但實際施工時費用卻高出預期。例如過門石、窗臺石等小件材料的安裝費用,可能在合同中未提及,從而成為增項。
③材料模糊
在合同中不明確材料的品牌、型號、價格區間,施工時使用低端產品。如果業主想要更換為更好的材料,就需要額外加價。
④水電改造增項
水電改造常常是預收費用,按實際使用量收費。有時工人可能會故意增加工程量,從而提高費用。
⑤額外服務費用
如成品保護費、管理費等,這些費用可能在合同中未明確,施工過程中卻會被提出。
⑥設計變更費
在施工過程中,設計師可能會提出設計變更建議,導致費用增加。例如吊頂、背景墻等特殊裝修,可能會因為設計變更或施工難度增加而產生額外費用。
⑦施工難度增加
聲稱房屋結構或某些條件導致施工難度增加,需要額外費用。
⑧隱蔽工程增項
如防水工程、鋼筋和掛鋼絲網等,這些項目在合同中可能未提及,施工過程中卻成為增項。
二、增項加錢的根源
在施工過程中,增項和額外費用往往源于工程細節的不明確。例如耗材用量的計算、施工難度的評估,以及可能出現的意外問題。這些內容的確定并非總是由實際的工程狀況決定,還可能受到施工人員的主觀影響,這為增項和額外收費提供了可操作的空間。
免責聲明:凡注明稿件來源的內容均為轉載稿或由企業用戶注冊發布,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轉載稿和圖片涉及版權問題,請作者聯系我們刪除,同時對于用戶評論等信息,本網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