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 發展壯大林業產業

2025-01-16來源:中國綠色時報熱度:7631

2023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廣西時強調,“推動廣西高質量發展,必須做好強產業的文章,加快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加快產業結構優化調整,推動產業體系綠色轉型,發展壯大林業產業、文旅產業、養老產業、大健康產業,讓生態優勢不斷轉化為發展優勢。”

廣西作為全國**央地共建的現代林業產業示范區,初步統計顯示,2024年林草產業總產值實現1.05萬億元,或將成為全國**林草產業總產值突破1萬億元的省份。進一步發展壯大林業產業,廣西必須高效能推動林業科學技術革命性突破、林業生產要素創新性配置、林業產業深度轉型升級,加大力度、加快進度培育發展林業新質生產力,全面構建“企強園興、鏈聚群集、量質齊升”的現代林業產業體系。

堅持以林業科技創新培育發展新動能

加強林業原創性革命性科技創新。加大林業新品種、新技術、新標準、新材料、新裝備等“五新”科技創新力度,組建原創性革命性技術創新中心,開展“林業+人工智能”“林業+數字經濟”“林業+新材料制造”“林業+生物醫藥”“林業+現代信息技術”“林業+自動化智能裝備”等原創性、革命性技術研究。深化廣西林科院改革,跨行業、跨領域、跨學科、跨區域集聚**科研力量,建好用好廣西林業實驗室。

加強林業產業關鍵核心技術攻關。聚焦營林生產、木材加工、木本糧油、香精香料、生物醫藥、智能裝備等重點領域,突破一批“卡脖子”關鍵技術瓶頸和共性難題。堅持“林以種為本、種以質為先”,搭建專業化、智能化林草種質資源基因挖掘及共享平臺,加強對速生珍貴樹種、鄉土樹種、珍稀瀕危樹種的良種選育研究,調整優化林木良種基地樹種結構,年產良種苗木10億株以上,聚力造好林業高質量發展的“芯片”。

加強林業科技創新成果轉化應用。推行首席專家、崗位專家、綜合試驗站站長三級技術崗位制度,完善林業科研院所、推廣機構與國有林場、企業合作共建機制,組建營林技術創新、人造板技術革新、林機裝備制造等產業技術創新聯合體,推動林業科技成果向“山間地頭”延伸。力爭未來3年,林業技術合同年成交額年均增長10%以上、林業科技成果就地轉化率提升10%以上,加快實現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深度融合。 

堅持以林業產業創新構建發展新體系

打造國家級林業產業集群。優化“拳頭”產業“點狀”布局,重點打造貴港市港南區木材加工、桂林市荔浦市木衣架家居、玉林市北流市實木家具、防城港市東興市香料香精等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優化主導產業“條狀”布局,以西江為主軸培育打造林木竹材加工與家具家居產業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在北海、欽州、南寧、貴港等地培育打造林漿紙一體化產業集群;優化特色產業“片狀”布局,依托六萬大山等山脈走向和漓江等重點流域培育打造林下經濟發展帶和森林旅游康養集群;在桂西北傳統產區、桂東南新興產區培育打造油茶種植加工產業集群。力爭未來3年,打造100億元級園區5個以上、50億元級園區10個以上,林業產業集群產值超10000億元,產值占比達到75%以上。

加快傳統產業智能高端轉型。實施人造板產業重大技術改造升級和大規模設備更新工程,建立一批智能家具家居產業創新中心、產業技術基礎公共服務平臺。推動木本油料、林下經濟、森林旅游、林源生物醫藥“種養加”“林文旅”一體融合、“林工貿”“產供銷”一體發展。力爭未來3年,造紙和木材加工產業產值達到6000億元以上;油茶產業綜合產值達到500億元以上;林下經濟產業產值達到1500億元以上;森林旅游產值達到3000億元以上;林業二次產業結構比例調整到50%以上。

引導新興產業健康有序發展。構建“以竹代塑”“以竹代木”“以竹代鋼”產業鏈,加快發展全屋定制家具、功能性家具、智能家居產業以及裝配式木結構建筑。研發木竹材廢棄物綜合利用技術,研發適合南方丘陵地形的林業新機械。建設金毛狗脊等藥用野生植物培育基地,加快蛇養殖藥用轉型,推動非人靈長類實驗動物醫學實驗服務和生物制藥產業發展。提升發展林業專業交易市場、生產性技術服務、林業會展等現代林業服務業。力爭未來3年,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年均增長6%以上。

科學謀劃布局建設未來產業。因地制宜謀劃林業智能制造、生物制造、循環制造以及林業生態感知網絡、林產工業碳足跡管理等重點建設。研究開發林業生物質先進基礎材料、關鍵戰略材料等前沿新材料,積極發展林業生物質燃料、油料生物質能以及生物質燃料氣體,科學利用細胞和基因技術開展合成生物、生物育種、高端健康用品,孵化出數字林業、零碳循環林產工業、林草生物種業、林草生物質能源業、林源生物醫藥、林草生物質材料制造業、現代信息技術林業場景應用等新業態。

堅持以林業發展方式創新塑造發展新優勢

厚植生態環境優勢。統籌林業生態保護修復。量質并重推動國土綠化擴面增效,力爭未來3年,國家儲備林建設面積超過2000萬畝,累計撬動投資超過1000億元。穩步推進西南巖溶國家公園創建工作,加快建設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建設。聚焦桂西南山地、桂西黔南石灰巖等生物多樣性保護優先區域,突出藥用植物和巖溶植物特色,加快創建南寧國家植物園,全面提升植物遷地保護和資源利用水平。

提高綠色生產效能。大力推廣近自然、全周期森林可持續經營模式和林業沃土保育技術,創新“林上、林中、林下”全空間立體多元復合經營模式。一體布局林區水、電、路、網等基礎設施建設,加強林業生產經營模式宜機化改造,強化水肥一體化等集約經營技術推廣應用。加強綠色材料、技術、設備和生產工藝應用,推廣水性涂飾、靜電粉末涂飾、光固化涂飾等工藝和裝備;推動家具家居包裝材料減量化、環保化。

提升生態產品價值。建立健全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生態保護補償機制。探索建立具有廣西特色、系統完備的林業碳匯計量監測體系,籌劃開發CCER林業碳匯項目,建立區域性林業碳匯交易機制。創新林業碳匯地方應用場景,推廣“林業碳票”模式。加快推進天然林、公益林并軌管理,探索建立公益林財政縱向補償、地區間橫向補償、市場機制補償、差異化補償、動態增長等機制。

堅持以林業體制機制創新激發發展新活力

持續增強林業改革活力。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推進“廣西國家儲備林林票”制度改革“提點擴面、提標升級、提質增效”,建好“林下生金”的“綠色銀行”。深入開展國有林場高質量發展試點建設,推動國有林場高質量發展。全面推行林農個人小額人工商品林采伐告知承諾制審批、“簡易設計+告知承諾制”審批改革。建設要素齊全、全域覆蓋、互通共享、智慧決策的林業信息感知系統和協同治理體系。

持續增強林業開放活力。創新開展離岸交易、期現聯動、跨境交易等業務模式,推進建設北部灣紙漿進口基地、儲運基地和國際性進口木材加工基地、交易市場。充分發揮世界林木業大會等高能級平臺作用,大力開展高端綠色家居、香精香料、木竹制品、林源生物醫藥等重點產業鏈招商,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跨境產業鏈供應鏈關鍵節點。支持重點企業(林場)開展國際商品林建設、桉樹種業和林業裝備制造合作,培育海外生產基地、原料保供基地、產品海外倉。

持續增強林業市場活力。積極融入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加快建設林業數據、技術、碳交易、金融市場。加強工業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應用,建好用好廣西林聯網平臺,大力發展林業數字經濟。積極探索“銀行+擔保+保險+收儲+森林經營”組合開發模式,創新設立林業產業發展專項基金,將油茶等特色經濟林、珍貴樹種、香精香料等資源培育工程包裝轉化為長短結合、預期收益可持續的投資項目。推動林業科技創新與金融創新深度融合,培育發展林業耐心資本。

堅持以林業人才工作機制創新注入發展新動力

高質量建設林業教育體系。優化區內涉林高校學科設置,建設一批林業未來技術學院、現代產業學院、專業特色學院,加強林木遺傳育種、森林工程、林業機械等專業研究生培養。加快構建職普融通、產教融合的職業教育體系,探索林業校企雙導師制、校企項目合作等新模式,創新培養懂技術、懂行業的林業高端人才。

多元化培養林業優秀人才。統籌實施林業戰略科學家、科技創新領軍人才、青年拔尖人才、卓越工程師、工匠勞模等重點人才培養工程,常態化舉辦林業領域“院士廣西行”系列活動,探索“離岸引才”“飛地引才”“項目引才”,開展基層林特特崗生訂單定向培養,力爭未來3年,培養林業科技創新領軍人才20名以上、高水平研究團隊30個以上、科技創新人才600人以上。

全方位鼓勵林業人才創新。建立多元化投入保障機制和常態化聯系服務機制。建立完善林業人才評價激勵機制,推動評優評先、績效工資和科技成果轉化收益等向作出突出貢獻的林業科技人才傾斜,重獎獲得國家、自治區科技進步獎及梁希林業科學技術獎等重大獎項和業績突出的創新人才,強化以林業人才向“新”而育、推動生產力向“新”而行。

免責聲明:凡注明稿件來源的內容均為轉載稿或由企業用戶注冊發布,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轉載稿和圖片涉及版權問題,請作者聯系我們刪除,同時對于用戶評論等信息,本網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

責編:方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