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雕道出無語心聲 《真言》木雕藝術展開幕
李衛東作品《自我》系列
近日,一場名為《真言》的木雕藝術展在上海莫干山路的KUN ART畫廊舉行,作為藝術作品,它們將無聲之言,流轉于木質的起伏與紋路之中。參展的九位藝術家中,除去帶隊老師,都因醫療事故成了聾啞患者。他們都生活在山東一個偏遠的村落,過著與世無爭的田園生活,他們都幾乎沒有接觸過當代藝術,他們執著于民間的雕刻技藝。
也許是“聽”與“說”能力的喪失反而拓展了其他感觀途徑,參展者以靜默的方式觀察,用手與刀的協調運作,在木板上喊出心中的世界。張國利在《門的記憶》中刻寫了家鄉的木門、磨,和墻上行走的壁虎,錯落中包含著許多往日的故事;黃金坡的《富貴花生》則出現了變形的小人與花生的怪異組合,讓人想到古老的巖畫,和生生不息的力量;李衛東的《自我》系列很像畢加索的《三樂師》,但在立體派的風格中加入了青銅器和古老陶器的花紋,他的《棋手》則只用凸點排列,宛如修禪;張海洋的《線舞》更為靈動,鏤空而出的木條百轉千回,頗似懷素的書法意韻。令人感到有趣的是,周寧的《天象》之二與肖義霞的《棋局》之二都用到了圓,而且有種莫名的關聯,前者用一筆線刻滿整個大圓,后者則在黑色的方塊中鑿挖了一個小小的圓,打聽之后才發現,他們是七個學生的老師,同時也是夫妻藝術家。
這個藝術團體在1998年被發現,2003年時被搬到美國的休斯敦、達拉斯等地的博物館展出,并被認為與非洲木雕同樣具有原始的生命力量。批評家朱旭初認為,作品中千變萬化的木紋肌理、刀痕斧鑿,與中國傳統木雕細工打磨、光潔無痕是完全不同的,這也是藝術家用木頭的材質詮釋了中國藝術思想的精髓,是對其“表現”(Expression)和“過程”(Process)的強調,這也是當代藝術的特點之一。另外,在明年2月,將有40-50件作品移師美國的富蘭克林馬修大學博物館展覽。
你是否想發布展會信息?
- [北京市]第二十五屆中國(成都)建筑及裝飾材…
- [北京市]2025中國(西安)經濟林暨林下經…
- [北京市]2025長沙綠色農房、民宿與新型建…
- [北京市]2025西安設計周邀請函
- [北京市]2026中國鄭州門窗業暨整屋定制家…
- [北京市]2025鄭州設計周
interzum 2025重新思考資源利用: 家具行業關于材料、生產方式與設計哲學的深度對話
2025年5月20日至23日,全球家具生產...
CIMT北京機床展亮點不斷, 芬蘭MIRKA磨卡**碗輪砂輪新品,高精度自動化打磨系統賦能綠色智造
2025年4月21日至26日,以“融合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