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具業“失溫”!一季度利潤暴跌40%,全國工業利潤“轉正”背后誰在掉隊?
當全國工業利潤時隔7個月重回正增長軌道時,家居產業鏈卻深陷“失速”泥潭。國家統計局4月27日發布數據顯示,2025年1-3月,全國家具制造業利潤總額同比驟降40.1%,跌幅遠超工業大盤平均水平,成為一季度最“冷”板塊之一。
冰火兩重天工業利潤回暖,家居產業鏈集體“失血”
數據顯示,一季度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總額達15093.6億元,同比增長0.8%,其中3月單月利潤增速由負轉正至2.6%,釋放經濟回暖信號。但泛家居行業表現慘淡:
家具制造業利潤總額僅37.1億元,同比銳減40.1%,營收、成本雙雙下降2.2%;
木材加工業利潤總額53.9億元,同比下降11.9%,降幅雖較家具業收窄,但仍顯著弱于工業大盤。
這一反差揭示出地產低迷對下游產業鏈的深度傳導——作為典型的地產后周期行業,家具業正承受需求萎縮與成本剛性的雙重擠壓。
困局背后地產“寒氣”未散,消費修復遲緩
分析指出,盡管宏觀政策持續加碼,但房地產投資與銷售仍未走出低谷,直接拖累家居消費需求。疊加居民消費信心偏弱,存量市場競爭加劇,企業價格戰硝煙四起,進一步壓縮利潤空間。值得關注的是,家具制造業營收與成本同步下降2.2%,折射行業已進入“以價換量”的收縮周期。
政策曙光增量存量協同發力,工業復蘇能否“帶飛”家居?
國家統計局工業司統計師于衛寧表示,一季度工業利潤恢復得益于宏觀政策效應釋放,增量與存量政策協同發力下“工業經濟實現良好開局”。對于家居行業,政策端已釋放多重利好:
房地產“保交樓”持續推進,有望逐步釋放裝修需求;
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落地,或刺激存量房家居升級;
綠色智能家居補貼加碼,推動產品結構升級。
行業突圍從“拼規模”到“求生存”的生死轉型
面對40%的利潤跌幅,家具企業被迫加速轉型:頭部企業加碼智能制造降本增效,腰部品牌收縮戰線聚焦區域市場,中小廠商則面臨殘酷出清。業內人士指出,行業正經歷從“地產依賴型增長”向“精細化運營”的艱難轉身,能否抓住政策窗口期激活存量需求,將決定下一階段生死。
免責聲明:凡注明稿件來源的內容均為轉載稿或由企業用戶注冊發布,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轉載稿和圖片涉及版權問題,請作者聯系我們刪除,同時對于用戶評論等信息,本網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
責編:方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