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大多數創業公司活不過三年?

2017/6/5 9:59:03來源:創業界熱度:6244

在中國,每天有一萬多家企業注冊,每分鐘就有7家企業誕生,這些創業公司中,中小企業就占了9成!

如今,中小企業的數量已經超過了1000萬,它們占了全國60%的工業總產值,提供了近3/4的就業崗位!

不過,作為創業團隊中的主力軍,初創企業往往都邁不過3年這個坎兒。

為什么大多數創業公司活不過三年?

“一年發家,二年發財,三年倒閉”這句話似乎成了一句魔咒。

雖說每家公司的失敗的原因各有不同,但卻能在其中找到不少的相似之處。要想知道問題的答案,就要從企業的內部和外部兩個角度來看。

企業外部原因

信用差、融資難

早期的時候,國家扶持的政策多數是向大企業傾斜,對中小企業的扶持力度并不夠。雖說近年來這樣的情況逐漸改變,但這也成了企業融資困難的間接原因。因為在之前那樣的情況下,大部分創業中的中小企業舉步維艱,能混出來的寥寥可數。外界無形之中就給他們貼上了一個標簽“風險大”。

帶著這種標簽的創業公司,想要在銀行得到融資就更難了,很多大銀行為了節約成本,并不愿意向創業公司投放資金,而稍小一點的當地銀行,又不能滿足當地所有企業的需求。再加之擔保體系的不完善,大大的制約了企業的發展。


材料、人工成本高


成本就要從材料,人工兩個方面來看了。

一般來說,初創的公司,對于供應商來說要價不強,他們不會像大企業那樣一次性采購很多,這樣就拿不到同樣的折扣。這樣的話材料的成本就高于那些大型企業,但又因為新進入市場,沒有足夠的份額,想要與對手競爭往往都會通過低價策略。

簡單來說,材料價格高,售價又低,如果沒有盡快的打開市場,只會形成一種惡性循環,讓企業的經營狀況惡化。

從人工方面來看,雖說表面上看,初創公司的薪酬和福利待遇也許不如國企外企,但正是因為這樣的公司在人們心中不夠穩定,員工的流動性較強,更換員工的成本比雇傭員工的成本還要大,自然是影響了企業的運轉。

抵抗風險能力較差

初創公司的發展很容易受到市場宏觀發展的影響,因為企業剛剛發展,規模較小,人數較少,風險來臨之時,沒有足夠的儲備資金去度過風險,當看到公司處于逆境時,很多員工也會因為不看好企業的發展而紛紛選擇離職。加上創業中的中小企業的創新能力,科技技術往往不足,一旦產品出現更新換代,很容易被淘汰。

企業內部原因

管理者的盲目擴張

其實不少創業者在剛進入市場的時候,還是嘗到了一些甜頭的,但正是因為這些甜頭,很快的沖昏了他的頭腦。賺錢了的很快就想繼續的從這個市場上賺錢,因此,大規模的對企業進行擴張,單純的追求銷量的增長和市場規模的擴大,沒有對企業的風險進行控制,這樣的結果往往是資金鏈斷裂。

當然,這還是情況比較順利的,有的創業者則是因為一開始經營的不太順,但因為創業投入太多而心態失衡,沒有辦法冷靜的做出思考,更談不上對企業進行正確的決策了。

管理上任人唯親

家族式、親友團式的管理在中國是常態,當然,這也和中國的國情有關,如果你混的風生水起,親戚卻過得很艱難,幫一把倒是情有可原。要是在大企業,總有一個崗位適合,但是在創業中的中小企業,這種情況就危險了。要知道,雖然我國的初創企業數量眾多,但平均每個公司里面的員工不到20人。這就意味著很多崗位的人員都是身兼數職,如果把其中一個崗位替換成自己并沒有這方面能力的親友,就相當于是影響了好幾個職位。

創業中的中小企業怎么才能更長壽?

其實,咱們從內外兩個角度去了解了“病因”后發現,制約著初創企業發展的因素無非就是資金,管理,人員。當然,對于任何企業來說,這都是無法忽視的問題。

合理投資,還得存錢

很多人有一個固有的思維,經商就是要把更多的資金投入,達到**的利用率,才能擴大企業的規模。這句話看起來很有道理,卻繞過了最關鍵的一個點,投資的時候,有沒有考慮到企業未來的運營?有沒有考慮到危機的發生?

如果這兩個點都沒有考慮到,只是一味的進行投資,資本寒冬的時候,就只有等死了。有的人覺得,就算沒錢了可以去融資,但事情總是能有想的那么順利嗎?

就拿2006年的房地產來說,當年為了控制房地產過熱,銀行不允許給房地產公司提供開發性貸款,通過銀行這條路走不通了,一些企業想到了通過上市,但就在那年,房地產公司的上市暫停。加之國家的種種限購政策,很多企業只能選擇向信托公司借款,先不說是否能借到足夠的資金,就算借到了也不能保證能連本帶利償還,一些中小地產商,也就因為沒有度過這次寒冬所以退出了舞臺。

強化自身,提高水平

我國很多初創公司的產品在市場上屬于末端,他們的追求也就是薄利多銷,更有甚者選擇山寨別人的產品牟利,很多企業并沒有在自身的技術水平上下功夫。其實,正因為剛剛創立,才要提高自己的水平,讓自己更加具有競爭力。因為入場較晚,人員較少,就更應該以技術和品質來驅動自己的市場。

要奮力往前走,不然就算改行也只是頻繁的出現在每個市場的最末端,無法取得豐厚的報酬不說,還很容易被淘汰。

增加企業與員工之間的依賴關系

其實在初創公司里面,企業與員工的關系對整體的影響非常的巨大。我們看過很多成功的故事,都是在創業者失敗以后,團隊的人員不愿意離開,一起奮斗然后東山再起。而現實生活中的情況則是,企業出現了各種各樣的危機,員工們紛紛離職。但這也并非是某一方面的關系,其實小企業的人員較少,管理上才更加的方便。首先管理的幅度較小,其次交流起來更加容易,不需要通過層層的傳達。管理者們要帶著感情去進行管理,就能大大的減少罷工和勞資糾紛的出現。

當然,不同的公司有著不同的實際情況,到底該怎樣的提高自己的競爭力,從眾多公司中脫穎而出,邁過3年這個坎兒,都需要管理者們的深思。

免責聲明:凡注明稿件來源的內容均為轉載稿或由企業用戶注冊發布,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轉載稿和圖片涉及版權問題,請作者聯系我們刪除,同時對于用戶評論等信息,本網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