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可樂」復活了,但能打敗可口百事的不會是可樂了
非常可樂,中國人自己的可樂。
還記得這句廣告的人,年紀都不小了。
1998 年,娃哈哈揚著來勢洶洶的民族工業大旗,推出了紅極一時的非常可樂。
當時很多人都笑話說:
非常可樂,非常可笑。
非常可樂,非死不可。
但這個被稱之為「中國可樂」代表的新品,巔峰時期年銷量超 20 億,一度和可口可樂、百事可樂三足鼎立。
但它依然只紅極一時,沒過多少年,非常可樂便逐漸淡出飲料市場。
現在,娃哈哈帶著全新的非常可樂,又沖上來了。
「中國可樂」復活了
除了名字還是叫非常可樂,其余都變了。
上周,非常可樂推出系列新品,為了貼近現在注重健康的年輕消費者,它第 一步的定位就是「無糖」。
飲品一共分為 4 個口味:人參、油柑、話梅、原味。
第 一個人參味看上去很養生,適合熬夜燒腦的打工人,第二個油柑味,想必是契合前陣子掀起了一股熱潮的油柑茶,第三個話梅味,聽起來則有點中國年貨的味道。
看上去,是一種新舊融合的感覺。
9 月 27 號,娃哈哈還在微博發出話題—— #中國人的可樂應該是什么味的#,表示喝什么由大家投票定,其中包含了人參、山楂、百香果、話梅、姜汁、香菜、油柑等 7 種口味。
娃哈哈也如期推出了排名前三的人參、油柑、話梅,想必后面這四種口味,未來也很有可能見到。
新品包裝上,也契合了現在流行的國潮風,瓶身有著各類國風圖案。
過去,非常可樂都是一身喜慶的中國紅,中國紅是挺喜慶的,但也被人戲稱就像可口可樂的「盜版」。
現在,它的瓶身依然會有一些紅色元素,但新品色調都變成了金色——這顏色,恐怕不止是中國人喜歡,全球都喜歡。
其實一直以來,非常可樂并未真正「消失」,只是逐漸淡出了消費者視野,一線城市甚至完全沒有身影。
前個月,非常可樂換了個國風包裝「回歸」,但在淘寶天貓店銷量也不樂觀,就一兩人付款。隔壁非官方店主打「尋求童年回憶」的非常可樂,銷量都比新版的要多。
這次,非常可樂推出無糖系列,以及受年輕人歡迎的健康和流行口味,才真的有一點「全新復活」的感覺了,也頗有回歸主流可樂市場之勢。
價格方面,4 瓶 550ml 原價 15 元,現在首 發價 8.8 元,原價和百事可樂和可口可樂同類產品比相差不大。
雖然現在的新品在淘寶天貓店付款人數有了幾千,明顯熱情高了不少,但是依然離「火爆」還有距離。
回歸的「非常可樂」,還能再火起來嗎?
這件事,還得先回到它火的那些年,看看那些火爆一時的「中國可樂」們。
一個個消失的「中國可樂」
說起童年的可樂,除了非常可樂,你可能還能記起很多牌子。
有些看起來就像是可口可樂和百事可樂的山寨版。
比如,開心可樂、歡樂可樂,以及比百事可樂更可樂的萬事可樂,每個傷心的人類看見它,都想一朝痛飲解千愁。
可口可樂也沒逃過「山寨劫」,小賣店里不止可口可口,還出現了可日可樂,名字聽起來就很讓人疑惑——這到底是在干什么?
老早的廠商們,還提前預知了年輕人的黑話潮流,推出了菊花味的口渴可樂。
當然,很多中國品牌,的確是認認真真想做可樂事業。
可口可樂其實早在 1917 年就被引進中國市場,在上海紳士名媛中小范圍流行,有種「外來貴族飲料」的姿態。但后來新中國成立,代表著資本主義奢靡的可口可樂,就被政府抵制,很快陷入沉寂期。
國產的可樂,開始在大江南北的不同地方火起來。
在非常可樂面世之前,最知名的莫過于 1953 年誕生的青島嶗山可樂。
這也是新中國獨立研發的第 一種碳酸飲料,而且它的成分也完全是自主原創,由丁香、良姜、白芷、烏棗、砂仁等多味中草藥調制而成。現在喝到,你可能都不覺得這是可樂。
上世紀 90 年代之前,嶗山可樂一直位居「中國八大可樂之首」,曾經占據全國 75% 的中國可樂市場。
此時在中國重慶,另一款風靡全國的可樂誕生了—— 1980 年的天府可樂。
這款可樂是由重慶飲料廠與四川省中藥研究所共同研發,成分有白芍、當歸、地黃等,也是舊年代的「治愈飲料」。
大部分「中國可樂」都有點「藥物成分」,這也是為什么童年的很多「中國可樂」,被小孩子稱為「好喝版的板藍根」。
和非常可樂同時期火起來的,還有一位叫汾煌可樂。
這款 90 年代末期推出的可樂,同樣是地道的中國風飲料——它一身正氣凌然,飽含飛黃騰達的氣勢,為弘揚中國「龍文化」而盡心盡力,還請來了成龍作為品牌代言人。
國產飲料三大巨頭,當時就是非常可樂、健力寶,還有汾煌可樂。
非常可樂的爆火,也歸功于當時走了一條完全不同的路線:從農村包圍城市。
它以低價格、不添加防腐劑、紅紅火火的喜慶風格迅速受到二三線城市人民的歡迎,2006 年底市場占有率達到 16%-17%,僅次于可口可樂和百事可樂。
這是一段國產可樂「百家爭鳴」的熱鬧歷史。
「中國可樂」遠不止上面提到的這些,還有 70 年代的上海正廣和汽水廠推出的幸福可樂、廣東省廉江縣保健飲料廠推出的少林可樂、北京出的「昌平可樂」……
但自從 90 年代之后,國外可樂品牌席卷中國,一切就都開始變了。
那時候,中國市場逐漸脫離傳統保守,國際推動招商引資,國外的可樂品牌開始在中國建廠,并且花了大功夫營銷,以及大筆資金進行合作與收購,同時,還利用股東優勢獵殺和雪藏各地汽水,買斷銷售渠道宣傳自己飲品。
這些都對「中國可樂」們造成了極大的沖擊。
百事可樂在中國第 一家工廠
天府可樂 1994 年在與百事可樂合作后,逐漸被邊緣化;嶗山可樂后來在可口可樂的攻勢下銷量驟降,然后被可口可樂公司收購,1997 年停產。
當然退出市場,也有它們自身的原因。
汾煌可樂當時花重金砸廣告,1998 年就花了 1.5 億,還沒有可樂的純利潤高,愈加無法維持生產;其他品牌的「中國可樂」也多多少少因為口味、營銷、戰略選擇上的不足,被國外兩大飲料蠶食,逐漸退出歷史舞臺。
民國時期可口可樂海報
非常可樂的倒閉的原因很復雜,當時它和兩大可樂巨頭鼎力對抗,還出口到了美國,頗有「粉碎洋可樂」的風頭。
但好景不長,有人說它安于現狀,因為吃國貨大旗的老本,吃得了一時吃不了一世;有人說它不再創新,一直扎根農村,不與年輕潮流與時俱進;有人說它在營銷宣傳上也不怎么發力,可口可樂和百事可樂此時已經全面占領了消費者心智……
現在人們一想到可樂,就只有兩種了:可口可樂和百事可樂。
「中國可樂」還是很難贏
其實,有幾個「中國可樂」之后都回歸了。
2004 年,青島嶗山礦泉水公司拿回了嶗山可樂品牌,再次生產老味道;2016 年,天府可樂從百事可樂手里拿回配方又收回商標,再次重歸市場。
但是,可樂市場現在的格局已經太穩固了。
人們為這些老牌可樂下單時,最多的理由往往是:重溫童年的味道、重溫家鄉的味道,我們也不需要靠一瓶飲料來證明自己是不是強大了。
非常可樂在人們心中,逐漸成為一種「低配版可樂」,甚至很多年輕人都完全沒聽過非常可樂。
前面談到的「中國可樂」逐漸消失的弱項,恰恰也是可口可樂和百事可樂的強項。
2004 年百事邀請眾多明星代言
他們資金充足、善于營銷、持續變化,還善于和年輕消費者溝通,它們聚焦于可樂本身的文化形象——年輕、活力、時尚,而且非常善于利用可樂文化來建立自己的品牌,并用這種價值觀來引導消費。
可樂,一種用香草、肉桂、柑橘油等調味的碳酸軟飲料。盡管可口可樂一直將它們的配方鋪上神秘色彩,但調制一杯口感類似的碳酸飲料,其實并不難。
品牌效應,是它們的核心競爭力,讓他們在人們心中扎根越來越深。
而且,現在看來,非常可樂的推廣力度也不如百事可樂和可口可樂,更重要的是,這兩大巨頭在國內碳酸市場的渠道、供應鏈、經營上都有著難以撼動的力量。
就算放眼全球,近 300 多個可樂品牌里,百事可樂和可口可樂仍然是可樂里的老大。
要在可樂市場里撬動這兩大可樂巨頭的地盤,道阻且長。
但這也并不意味著,可口可樂和百事可樂沒有危機,他們的競爭對手其實不是對方,而是所有飲料。
元氣森林推出的「0 糖 0 脂 0 卡」的飲料,讓國產汽水再次掀起了一股新的飲料潮流,它流行的背后,依然是抓準了當代年輕人熱衷于健康時尚消費的心理趨勢。
人們健康意識的覺醒,對「肥宅快樂水」的銷量造成了很大沖擊,因為碳酸飲料在人們心中,就等于不健康。
兩大飲料巨頭現在為了穩固行業地位,不僅推出各類無糖版可樂,而且也不再只依靠汽水保住市場,而是走向「全品類」飲料公司。可口可樂最近**一筆收購,就是用 56 億美元,收購了運動飲料 Bodyarmor。
娃哈哈除了「復活」非常可樂,也一直在做很多年輕化的嘗試,比如 AD 鈣奶 IP 化、做機器人,開奶茶店等等。
不止可樂,咖啡、酒飲、茶飲料、果汁飲料,都在中國新消費市場的熱度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北冰洋、冰峰、峨眉雪、武漢二廠等老牌汽水也在用新方式回歸,造起爆品、搞起聯名、開起副牌。
新的機會一直都在,如何贏得新一代年輕消費者的歡心,才是所有品牌永葆青春的秘密。
當老品牌嘗試復興、新品牌受到熱捧,一個值得注意的點是——
可口可樂和百事可樂似乎從來不提年輕化,因為他們一直都和年輕人綁在一塊。
免責聲明:凡注明稿件來源的內容均為轉載稿或由企業用戶注冊發布,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轉載稿和圖片涉及版權問題,請作者聯系我們刪除,同時對于用戶評論等信息,本網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