沭陽桑墟人造板產業轉型升級實現綠色可持續發展
6月,驕陽似火,板材名鎮桑墟更是熱火朝天:運輸貨車來往穿梭,板材企業機器轟鳴,操作工人忙碌不停……62歲的宏新木業制品廠老板張嶺西已連續數日蹲點車間,與技術人員一道觀察新上馬的數控生產線。“去年底鎮里要求轉型升級‘補短板’,我們投資2000萬元上了這套全自動生產設備,企業一下子提檔升級,產品更是從低端阻燃板躍升到中高端生態板,市場供不應求,現在我是開足馬力24小時不停產。”張嶺西說。
長期以來,板材加工系沭陽縣桑墟鎮的傳統產業,散布各處的加工廠解決了當地不少就業問題。但產業起點低、環保安全隱患如影隨形,始于去年底的轉型升級“補短板”,不僅保住了數萬人的就業問題,還“補”出了一條綠色產業鏈。據了解,轉型升級后的桑墟鎮一季度工業開票銷售收入41.7億元,同比增長23.7%;規上工業產值39.6億元,同比增長15.4%,而且近一半收入,都是在產業鏈上完成的。
轉型升級
穩就業,帶領百姓致富一方
開料、封邊、打孔、包裝……一整套生產流程全部由機器完成,在宏新木業制品廠偌大的車間里,筆者只見到5名生產工人,57歲的張雷雨是其中一員,他告訴筆者,他們是三班制,懂技術的,留在自動化車間,其他人去后勤或者別的車間,現在人閑機忙已成常態,智能化是趨勢,既提高了產能,又讓產品提檔升級,市場前景特別好。“去年此時,我們只能生產低端阻燃板,大家擔心飯碗不保,現在我們生產的全是中高端生態板,日產量高達6000張,產品更環保、更綠色。瞧!我們環保等級已是最 高級別的ENF,訂單排到年底了,現在大家只有一個念頭,跟著老板全力打造綠色工廠。”張雷雨說。
宏新木業的董事長張嶺西介紹,企業補短板缺少資金,政府主動聯系銀行;企業技術薄弱,政府找來專家……真的是貼心服務專人專班,他打心眼里感謝政府幫助企業轉型升級,因為轉型,他的企業涅槃重生。“現在發展形勢一片大好,200多名工人的飯碗保住了,他們都是養家糊口的桑墟鎮村民呀。”張嶺西感慨道。
據悉,去年至今,桑墟鎮像宏新木業這樣轉型升級的企業共有65家,這些企業錨定高端化、綠色化、智能化方向,將傳統板材加工業轉型成中高端產業領跑者,有的甚至脫胎換骨成為行業的“翹楚”,不僅促進了地方經濟高質量發展,而且穩住了近2萬人的就業問題。
除了“穩就業”這個最 大的民生外,轉型后的企業,還主動聯系鎮里農戶,帶領他們共同致富。今年上半年,宏新木業共聯絡上100多家農戶,給他們發派訂單,讓農戶農閑時在家加工板坯,即將樹干鋸成規定厚度的木板。福慶紫竹新材料有限公司也聯絡了100多家農戶,而且提供原材料。桑墟鎮黨委書記項陽說,全鎮有近千戶農民家庭從事轉型企業的木板加工,僅這項收入,遠遠高于企業上班的雙職工家庭,農戶的腰包實實在在鼓起來了。
穩定就業、致富一方,環保綠色、創新高效……這是筆者對桑墟鎮轉型企業的印象;唯有轉型、才能遠行,一路向新、行穩致遠……這是桑墟鎮眾多企業的共識。
強鏈補鏈
上下游,鏈式經濟同頻共振
傳統不等于低端。桑墟鎮的板材業屬于典型的傳統產業,他們通過轉型升級補短板,強鏈補鏈搞創新,植入綠色、智慧元素,換來“生態、發展”名片,不僅“補”出了一條綠色產業鏈,還讓傳統產業“老樹發新芽”。
機器轟鳴、工人忙碌、叉車穿梭……走進福慶紫竹新材料有限公司,車間里一片忙碌。1995年出生的總經理劉宵侃侃而談:何以轉型升級?實為強鏈補鏈,革故鼎新,補出一條綠色產業鏈。據劉宵介紹,今年初,福慶紫竹新材料有限公司投資3000萬元,新上沭陽縣首條12層12.5米長自動液壓機流水線,成為桑墟鎮木材加工產業轉型升級的一大手筆。
新上的生產線主要生產工程梁、LVL順向板等產品,銷往澳大利亞、韓國、日本等國家,預計年產值可達2億元。
“之前我們主要生產建筑模板,產品單一,銷路不是太好。新產品在規格、強度、環保、綠色等方面優勢突出,應用更加廣泛,新上的生產線每月可生產LVL板材2500立方米左右,產品供不應求,價格相比之前也提高了不少。最重要的是新產品屬于綠色環保產品,與其配套的上游供貨商桑墟錦潤木業制品廠也必須強鏈補鏈,上馬與之相配套的生產設備,我們同頻共振、串點成線,串起了一條綠色產業鏈。”劉宵說。
綠色產業鏈已經成為桑墟“板材經濟”一路向新的“硬支撐”與“助推器”,鏈上企業緊緊扭住創新這個“牛鼻子”,讓傳統產業板材加工老樹發新芽。
“鏈主”福慶紫竹與錦潤木業系鎮域之間的上下游關系,有的上下游產業鏈,出現在桑墟同一產業園內,可謂“隔墻供應”。不少企業上下游產業鏈延伸至全國,甚至世界各地。比如江蘇仁浩裝飾材料有限公司投資3600萬元新上的3條全自動生產線,可年產配套1萬套住宅的定制家具。此外,該公司“團團圓圓”品牌在江蘇、山東、上海等地開設線下門店400余家。下一步,他們打算將門店開到大洋彼岸。
仁浩裝飾材料有限公司展示墻上貼滿了校企合作的專利證書,僅去年一年就獲得4項專利,其中一項“抗菌防霉環保型生態板”,涉及生態板領域重要技術,被國家相關部門采納。
綠島效應
疏堵點,板材產業整體向新
守常是將來的失望,求變是現在的希望。板材之鄉桑墟最 大的痛點就是環保問題,環保之痛的堵點就是中小微企業使用的膠水是否達標,“綠島”項目疏通了這個堵點。走進沭陽縣連盛木業有限公司,工人們正井然有序地生產著,現場沒有任何刺鼻氣味,該公司安裝的環保設備也在有序運轉。“過去,別說是生產車間,就連公司附近氣味都很大,膠水中的甲醛嚴重超標,刺鼻氣味甚至讓人感到有點窒息。現在安裝了環保設備,最關鍵的是,相關部門引導我們去‘綠島’企業購買膠水,甲醛幾乎為零,而且我們的工作環境也變好了!”現場,一位工人說出了感受。
何為“綠島”?就是指按照“集約建設、共享治污”理念,由政府引導商會、企業多元投資,配套建有可供多個經營主體共享的環保公共基礎設施,從而實現污染物統一收集、集中治理、穩定達標排放,降低中小微經營主體治污成本。
與其被動淘汰,不如主動求變。一位小微企業主稱,政府倡導的轉型升級補短板,動能與熱能設施完全達標,但“綠島”企業的膠水價格相對偏高,僅運費一項,已壓得像他這樣的小微企業喘不過氣來,他渴望桑墟有自己的“綠島”,唯有“綠島”才能打通堵點。
桑墟鎮有180多家中小微企業,轉型升級后,絕大部分企業使用外購膠水,僅運費一項,增加成本超億元,而且運輸過程中帶來了諸多不便與安全隱患,桑墟鎮建設自己的“綠島”項目,已刻不容緩。項陽稱,“綠島”變分散治理為集中治污,政府部門的監管對象變管“多個”為管“一個”,監管力量更加集中,效果更加顯著。對此,他們已經申請建設脲醛樹脂膠水“綠島”項目,同時附帶集中供熱、供電、供水、供能等綜合功能,疏通堵點,徹底幫助中小微企業解決環保之痛,讓桑墟的板材產業整體向新。
“我們通過轉型升級補短板,引導企業在‘綠’上謀轉型,‘鏈’上謀發展,‘富’上謀共享,降‘碳’增‘綠’,疏通中小企業污染治理‘最 難點’,兼顧各方利益‘最 優點’,促進整個產業從高能耗向低能耗轉變,一路向新,以新致遠。從而實現‘板材之鄉’生態、綠色、可持續發展。”項陽說。
免責聲明:凡注明稿件來源的內容均為轉載稿或由企業用戶注冊發布,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轉載稿和圖片涉及版權問題,請作者聯系我們刪除,同時對于用戶評論等信息,本網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
責編:方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