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職之前應該做些什么?
有一次到朋友公司拜訪,坐在沙發上等客戶的時候,恰巧旁邊是人事部,那里正在面試,參加面試的都是四十多歲的阿姨,原來是在招保潔部的工作人員。只聽見一位很干練的阿姨在介紹自己的工作史,警如在某五星級飯店做過后勤保潔工作等,負責接待的人事部經理看上去也很滿意,通知對方下周一再過來復試。之后這位阿姨很隨意地站起來問一個讓人吃驚的問題:“你們公司叫什么名字?”
很顯然,那位保潔工作相當出色的阿姨最后并沒有獲得那份工作,盡管她的專業素養非常具有優勢,然而一個連公司名字都沒有搞清楚的應聘者,顯然對于這份工作并沒有投入太多的熱情與專注。我要說的是,像這位保潔阿姨所犯的錯誤,其實在許多應聘者身上都曾出現過,特別是剛從學校走出來的年輕朋友們。
80%的大學生畢業時,都曾遇到這樣的情況,扎堆到人山人海的招會去,少則幾十價,多則幾百份的個人簡歷,從自己手上像傳單一樣數發出去了,往往自己都記不清楚投過了哪些公司,更是不清楚那些收了自己簡歷的用工單位,有沒有對自己留下深刻的印象。等到接到電話通知自己面試的時候,更是不記得是哪家公司的什么崗位了。
這其中真能夠做到“普遍撒網、重點培養”的人也未必很多,說得不好聽點,反倒有點是“病急亂投醫”的感覺。總之說到底,還是有點底氣不足的感。形勢通人啊,一個崗位往往有幾十個,甚至幾百個竟爭者,總覺得自己的希望很渺茫,所以オ不得不給自己更多的機會吧。怎么才能夠提高自己的命中率,減少做無用功呢?那么了解你想應聘的公司,應該是**步。
城市森林中出現了越來越多的現代化企業,而在這鐵板一樣嚴密的企業當中,我們可能成為這部機器上的某個零件,或許真正工作過程當中要做的事情,只是負責某個具體環節當中單一的內容,但是至少你應該明白這部機器的構造、性能和目標,才能夠更加有信心、有樂趣地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換句活說,哪怕是為了不讓自己過早地失業,也應當在就業前了解你想進入的公司吧。
就在你將簡歷投到對方手中之前,如果你已經做了這樣一種功課,多少了解了你想應聘的這家公司的企業文化和相關信息,甚至已經知道對方需要什么樣的人才,或者了解到對方所設崗位的具體要求,那么你已經有個衡量,知道自己有多少把握和勝算,絕對是“有備而來”,應聘成功的幾率自然要大很多。
如果應聘是你人生路上最開始的一場戰役,那么真正做到“知己知彼”,才是能夠完勝的籌碼,清楚地了解自己的實力與狀態還不夠更應該清楚對方的軟助在哪里,才能夠輕輕松松地知道該從什么地方突破。其實很簡單,讓你獲得這份工作的理由只有一個,那就是企業需要你,然而如果你都不清楚企業是什么,你又怎么明白企業需要你做什么呢?這是人生航線的新開始,你必須確定碼頭邊停靠的船只將要行駛的里程,才能夠了解自己有沒有足夠的能力購買到船票。
免責聲明:稿件文字來源于木業網新聞部原創,圖片由相關企業提供,如涉及版權問題,由該企業負責,并請版權方聯系本網,本網將及時予以處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