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前的成功人士,都經歷過什么?
在一項針對中國EMBA學員的研究中,研究人員邀請了330名在讀EMBA學員,他們的平均入學年齡是40.5歲,其中45%為35-39歲,30%為40-45歲。而從企業(yè)背景來看,大約有47%來自私企,27%來自國企或者國有控股企業(yè),14%來自外企。作為企業(yè)的高層管理者,他們就是人們口中的“成功人士”。
研究人員讓他們創(chuàng)作“生命圖”(指通過象征性的符號和隱喻的方式,把人生中的故事和感悟以繪畫的形式表現(xiàn)出來),并在“生命圖”中展示三個主題:(1)生命中三個最關鍵的經歷是什么?(2)從這些經歷中獲得的人生感悟是什么?(3)如何看待EMBA的學習經歷?
通過對研究結果的分析發(fā)現(xiàn),這些處于人生重要轉折期的EMBA學員普遍認為以下三件事最具挑戰(zhàn),分別是:(1)工作中的情緒管理;(2)工作與生活的兩難選擇; (3)對于人生的探索和自我意識的發(fā)展。
數(shù)據(jù)分析顯示,在EMBA的高管學員們中,最具普遍性的挑戰(zhàn)是工作中的負面情緒體驗,包括挫敗、孤獨、無助和對未知的焦慮。以下,我們摘錄了一些代表性的生命圖及陳述:
高管們的臺前與幕后
一位女性學員希望用上面這幅圖說明:盡管高管們的社會和經濟地位會讓很多人羨慕,但是私下里他們常常感到焦慮、恐懼、疲憊和沮喪。
一位男學員畫了西西弗斯無止盡地往山頂推巨石的圖畫,他說這就像是沒有盡頭的職場競爭。可以看出,這種無止盡地向外追求成功的過程,已經成為他內心不快樂的主要來源。
另一位國企高管則畫了一張把頭深埋在自己懷中的圖畫。他解釋說,由于在工作中要面對來自上下級的各種不信任和沖突,自己常常深陷于各種平衡關系中,感到苦悶且無奈。
還有很多學員用圖畫展現(xiàn)對于未知前景與風險的擔憂。一些學員表示他們的精神壓力巨大,以致于時常在心中大聲呼救。有些學員訴說道:“我(對生意)感到焦慮,因為我覺得自己像在暗夜里走路一般。”
內心的呼救
個人生活中的難題
學員們認為他們面臨的第二大挑戰(zhàn),是個人生活中需要解決的各種問題。EMBA學員入學的平均年齡接近40歲,處于上有老、下有小的人生階段。除了工作業(yè)績的壓力和頻繁的差旅外,他們需要同時兼顧工作和生活的責任,也沒有多少屬于自己的時間。不斷膨脹的壓力,對他們的身心造成了嚴重的負面影響。
出籠的鳥兒
如上圖,一位學員畫了一系列自畫像表達原生家庭對他人生選擇的影響。最左邊的男孩手和身體都被綁住了,象征父母在他童年時對他的過度保護與管束。因此,在他成年后的數(shù)次職業(yè)選擇中,他都傾向于遠離家鄉(xiāng)。他認為,這些選擇很大程度上都源于他潛意識里想要擺脫雙親的影響:就像他頭上那只飛出籠子的小鳥。
在參與者中,關于缺乏時間照顧老人、配偶和孩子的訴求普遍存在。很多學員的生命圖中都出現(xiàn)了“房子”的符號,象征家庭與回歸。一位學員畫了一幅恬靜的鄉(xiāng)村房子,來表達她渴望和家人共度美好時光的愿望。因為工作,她無法全心全意照顧生病的母親,對此她內心深處充滿無助和痛苦,并不斷反思自己犧牲家庭和個人時間換來的成就是否有意義。
與配偶及其他家庭成員的關系緊張,也是一個反復出現(xiàn)的主題。一位學員提到他經歷了一場長達3年的離婚官司,并最終失去了女兒的監(jiān)護權,對此他感到刻骨般的心痛。他總結道:“任何錢能夠解決的問題都是簡單的問題,不能由錢解決的個人與家庭問題才是真正的人生挑戰(zhàn)。”
除了家庭,健康也是“生命圖”中普遍提及的主題。比如,一位學員畫了一幅自己從高處跌入深淵的圖,并借此回憶自己為了確診肺部一個疑似腫瘤,簽署開胸檢查手術知情書時感到的人生巨變與絕望。
自我認知的掙扎
在解碼學員的“生命圖”時,我們還發(fā)現(xiàn),除了工作中的情緒挑戰(zhàn)和個人生活中難題,高管們在自我認知方面也有很大的需求。
女性高管成長的不同階段
如上圖,一位學員這樣描述了她作為一名女性高管所肩負的多重角色:“左邊女孩的發(fā)式從辮子過渡到短發(fā)。辮子代表了年輕時簡單無憂的狀態(tài),齊耳短發(fā)代表初入職場的單純與上進;中間這幅比較時尚的短發(fā),代表成長為職業(yè)女性的忙碌:既要在工作上辛苦打拼,又要照顧年幼的孩子。右邊這個是現(xiàn)在的’我’,既有職業(yè)的短發(fā),也有女性化的長發(fā),代表了在這個生命階段具有多種的身份和責任。除了打理公司、照顧家人,也在思考:作為一個女人,我到底想要什么?……女人改變發(fā)型很簡單,但是想要在人生中同時兼顧工作、生活和內心的發(fā)展需求則非常困難。”
欲望的邊界
很多學員們也分享了自己在面對成功、財富和誘惑時的矛盾與思考。有一位學員是傳媒行業(yè)頗有成就的主管,他的圖中有金錢、美酒和女人(如上圖)。 他說:“美酒、美女和美金(物質財富)當然令人愉悅,但我們不可逃避的問題是,在哪里給自己劃下界限。如果沒有這些界限,金錢、美女、美酒最終會毀了我們。”
物質、審美與信仰
在另一類生命圖中,經常出現(xiàn)“我是誰?” “什么是真正的幸福?”這樣的問題。例如,上圖中一位女性學員用三層符號代表了她對幸福的理解。**層符號是古幣和美元,代表物質財富帶來的幸福。;第二層符號由心形和音樂符號構成,代表對情感和美的追求;第三層的符號代表人的精神信仰,只有精神信仰帶來的幸福才能夠讓我們找到持久的愉悅。
“奮斗中的人” 與“高處不勝寒”
在研究中,我們還發(fā)現(xiàn):處在不同人生和職業(yè)發(fā)展階段的學員們,分享的重點存在很大差異。這種差異主要發(fā)生在兩類人之間:**類人還在奮斗中,第二類人已經達到職業(yè)的巔峰。
還在奮斗中的學員們相對比較年輕, 正處于職業(yè)發(fā)展的上升階段, 以創(chuàng)業(yè)者和高級職業(yè)經理人為主。在日常工作中,他們需要做出關于業(yè)務發(fā)展的各種決策。這類學員在用符號和詞語描述自己的狀態(tài)時,更多圍繞著 “壓力大,不堪重負” “有很多選擇,但同時充滿矛盾”等主題。
選擇之困惑
和正在攀爬職業(yè)高峰的高管們相比,已達到事業(yè)巔峰的管理者們通常要年長一些。在就讀EMBA之前,他們就已經積累了大量財富,很多還是業(yè)內備受尊敬的領導者。在他們的“生命圖”中,經常出現(xiàn)的主題是因為缺失目標而產生的空虛感,以及對于人生意義的困惑,所謂“高處不勝寒”。
例如,一位學員是上海一家**律所的合伙人,他分享說:“作為律所合伙人,我能夠在發(fā)展業(yè)務的同時近距離觀察、體驗很多有趣的商業(yè)與人生故事。但是,從業(yè)這么多年后,反復的成功以及成功太久,會讓人感到很無聊,工作和生活似乎都不再有樂趣。”在他的“生命圖”中,一個一臉迷茫的男孩坐在河岸邊,思考接下來要做什么。
成功帶來迷茫
從自我認知中獲得成長
在研究過程中,我們還發(fā)現(xiàn),年齡在40歲左右的高管們在生理、心理、職業(yè)發(fā)展以及社會與家庭角色等方面,都處于人生中一個重要的轉折與過渡期。他們承受著職場和生活中各種壓力,同時有很強的內驅力投入時間和資源用于個人學習與發(fā)展。選擇就讀商學院“回爐”即是追求個人發(fā)展的選擇之一。
他們中的很多人,有意無意中會把這段EMBA經歷當成一個評估過往、自我反思、自我更新的契機。那么,商學院的經歷帶給他們**的價值是什么么?我們通過對“生命圖”和深度訪談的編碼與解碼,總結出學員眼中EMBA的四大價值,依次是:自我更新,建立歸屬感,掌握知識和建立人脈。
目前,中國經濟和企業(yè)競爭環(huán)境正面臨著種種新挑戰(zhàn)與不確定性。為了適應新的環(huán)境,中國的高管們不僅需要在戰(zhàn)略和經營理念等方面調整思維方式,同時也需要加強對自己內心的探索與個人成長方面的主動管理。
我們的研究表明,工作、家庭與社會關系、自我認知這三個重要維度并非彼此孤立的,其中任何一個方面產生的問題都會對其他方面產生關聯(lián)性影響。步入人生轉折期的高管們應該意識到這種危機,主動投入時間和精力,增強自我意識和自我探索;同時,還要主動結交志同道合的朋友,這樣就可以從彼此的經歷中萃取智慧,建立信任和歸屬感,共同學習成長,以達成自我更新。
免責聲明:稿件文字來源于木業(yè)網新聞部原創(chuàng),圖片由相關企業(yè)提供,如涉及版權問題,由該企業(yè)負責,并請版權方聯(lián)系本網,本網將及時予以處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