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戟天別名巴戟、雞腸風。來源于茜草科藤狀灌木巴戟天。主產廣東、廣西和福建等省、自治區。肉質根入藥。根含有維生素C、大黃素甲醚、蒽醌等。味辛甘,性溫。有補腎壯陽、壯腰、強筋骨、祛風濕等功能。主治虛勞內傷、腎虛陽痿、小腹冷痛、夜夢遺精、子宮虛冷、腰膝酸痛等癥。
巴戟天多年來一直是市場上暢銷的名貴中藥材,醫藥、食品、保健品、飲料等工業都需大量的原料。曾是國家醫藥管理部門重點推薦發展的緊缺中藥材之一,我國南方廣大亞熱帶地區,對發展巴戟天生產具有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可充分利用山地丘陵大量種植。
植物特征巴戟天,藤長80~150厘米。根圓柱形,肉質肥厚,支根多呈念珠狀。鮮時外皮白色,干時暗褐色,斷面淺紫色。莖圓形,灰綠暗褐色,小枝幼時有褐色粗毛,老時毛脫落后表面粗糙。葉對生,個別輪生,橢圓形或長橢圓形,先端急短尖或漸短尖,兩面皆有短粗毛,ijbu鈍園,葉柄短,托葉鞘狀。頭狀花序或有3至多個花序組成傘形花序,每花序有花2~10多,聚合果近球形,直徑6~11毫米,成熟時棗紅色。
巴戟天扦插成活后**年生長主藤,12月以后進入休眠期。第二年3~4月主藤繼續生長,同時從莖基部和主藤的節間抽生果枝。第三年從第二年的果枝上現蕾開花。花期4~6月,果期8~11月。
免責聲明:凡注明稿件來源的內容均為轉載稿或由企業用戶注冊發布,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轉載稿和圖片涉及版權問題,請作者聯系我們刪除,同時對于用戶評論等信息,本網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