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鴻祎:以自己的故事告誡大學生不要一畢業就創業

2018/1/23 8:57:01來源:周鴻祎熱度:7049

我大學的時候有過兩次創業經歷,都給了我比較沉重的打擊。所以,現在有任何人來問我,支不支持大學生畢業就創業,我都表示不支持。

周鴻祎:以自己的故事告誡大學生不要一畢業就創業

至于兩次創業經歷,在我的自傳《顛覆者》里面都寫了,我也不多重復,我重復說下為什么我覺得大學生不應該畢業就創業。

**點,大學生離市場太遠了。

以我自身的經驗來說,大學生也好,研究生也好,我已經算是比一般的學生更接近社會三教九流的人了,但是當我真正走出去的時候,我還是感覺離真正的市場太遠太遠了。

我做的事情都太表面化了,比如照著《硅谷熱》的表面模式,找到了所謂社會上的朋友,獲得了所謂的投資,或者免費的辦公室或者一些注冊資本的承諾。這些都非常表面化,我并沒有找到創業的精粹,也沒有毅力在一個方向堅持到最后。我最后的失敗、最后的頭破血流,是必然的。

到今天我做創業“起飛計劃”,會和很多創業者交談,很多年輕人往往樂觀地評估自己的能力和操控能力,特別是技術男,掌握了技術會給人們一種幻覺,認為“我操控計算機的能力很強,所以我操控市場的能力自然就很強”。其實,市場上的血雨腥風遠遠不是年輕人一上手就能適應的。

第二點,我希望大學生不要把創業狹義地理解為開公司當CEO。

到了今天,我根據這些經驗會和很多年輕人去講我的創業觀:創業是一種精神,但是不要為了創業而創業,不要把創業狹義地理解為開公司,當CEO。這種事情太容易了,但是它未必能成功,我做了兩個失敗的公司,這其中有大躍進和揠苗助長的意思。

這正是年輕時的兩次失敗創業給我留下的深刻教訓。

1995年應該是我碩士畢業的年份,本來,我是連碩士文憑都不想要的,但是出去打拼了一年,當時的我,我看到鏡子里的自己,憔悴、瘦削、沒有精神。而我的資產也變成了負值,出去折騰了一年,我不但把反病毒卡掙的一點錢全都賠進去了,還欠了很多債。

我當時意識到,我其實是需要這個碩士文憑的。自己去創業行不通,我必須去學習商業知識,再把所有新的積累重新消化再去理性創業。經過兩年在社會上的摸爬滾打,我領略到了現實的殘酷,開始對外部世界充滿敬畏。盡管當時我只是一個 25歲的年輕人,并且被現實不斷地打擊,但是我已經學會了在每一次失敗之后進行階段性總結。

對我來說,兩次創業失敗的經歷,成了我寶貴的財富,這也讓我明白了,剛剛出校門就創業,并不是一個非常理智的決定。

但很多大學生,大學期間沒有創業經歷,更不要說商業知識了。

我說是畢業之后,就找了一家大公司踏踏實實地工作幾年,看看正規的公司究竟是怎么運作的。

這也是我今天想給一些大學生的忠告,如果真的想創業,我建議大家先找一家公司去學習,或者加入一個創業團隊,體驗創業的整個過程,了解公司運營的全部,積累經驗。當你在一家公司獨當一面、獨擋多面的時候,如果還是想自己做一番事業,再出來也不遲。

免責聲明:凡注明稿件來源的內容均為轉載稿或由企業用戶注冊發布,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轉載稿和圖片涉及版權問題,請作者聯系我們刪除,同時對于用戶評論等信息,本網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