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刀木別名:挨刀木、黑心木、雞翅木
科屬:蘇木科鐵刀木屬
樹木性狀及產地:落葉喬木,高達20m,胸徑達40cm。主產我國西南、華南地區;東南亞地區亦產。
材性與用途
宏觀特征
心邊材區別明顯,心材粟褐或黑褐色,邊材黃褐色。生長輪不明顯;散孔材。軸向薄壁組織傍管寬帶狀。木材紋理直,結構細。
鐵刀木切面
微觀特征
單管孔及少數2-3個徑列復管孔。導管分子、薄壁組織、木纖維及木射線均疊生。導管分子單穿孔,管間紋孔式互列。傍管寬帶狀薄壁組織寬帶2-6細胞;薄壁組織內含菱形晶體,分室含晶細胞可多至40個以上。單列射線較少;多列射線寬2-3個細胞,高5-10個細胞。射線組織同形單列及多列,稀異形III型。射線細胞內含豐富樹膠。
用途
氣干密度0.64-0.78g/cm3.強度中等,硬度大。心材耐腐蝕、抗蟻性很強,但邊材易變藍。切削困難,切面光滑;弦斷面上深淺拋物線相間花紋漂亮。油漆后光亮性好,膠黏性很好。宜做高檔家具、雕刻、船舶骨架用材及裝飾材料等。
鐵刀木木紋
木文化
鐵刀木屬于紅木中雞翅木類,因其心材的紋理酷似雞翅而得名,是制作、家具、樂器及工藝品的上等木材。鐵刀木在我國兩廣、福建均有分布,云南西雙版納為多。
鐵刀木材質堅韌密實,燃燒值高。正因如此,傣族人世代以鐵刀木作為薪材。鐵刀木的枝條萌發力非常強,故鐵刀木薪材可常伐常有。傣族人也稱鐵刀木為“挨刀木”,因為一棵鐵刀木可提供的薪材不可限量,要挨無數次刀砍斧斫。故此,傣家人終其一生,不為采薪而受窘。
傣族人去世后,不修墳立墓,而是架起一堆火力旺盛的鐵刀木一燒了之,燒過后的骨灰就地撒在山林里作為肥料。西雙版納的山上到處都是樹,但傣族人并沒有因為大自然的慷慨而有絲毫的資源浪費,他們有很高的保護森林的意識。傣族人世代相傳的古訓這樣寫道:“沒有森林就沒有水,沒有水就沒有農田,沒有農田就沒有糧食,沒有糧食就不能生活。”由于傣族人能夠把森林和人們的生存密切結合起來,世代種植鐵刀木,并以鐵刀木為燃料,不去砍伐其他林木,使珍貴的西雙版納熱帶雨林得到最好的保護,為我們中華民族及世界,留下了一塊綠色的瑰寶。
鐵刀木材質堅硬無比,刀斧難入。由于傣族人以前缺乏加工手段,將其制成各種器具,只好用來燒火。這也是生產方式決定生活方式的必然。現在,我們的木材加工技術完全可以滿足包括鐵刀木在內的一切木材的加工。因此,需要加大宣傳的力度,讓老百姓知道自己家門前的鐵刀木不僅能燒火,還是一棵實實在在的“搖錢樹”,讓老百姓更多地種植鐵刀木。
目前,我國紅木類的木材資源幾近枯竭,大力推進包括紅木類的珍貴樹種資源的培育應作為我國林業的一項重大戰略任務。鐵刀木作為紅木樹種,是極其珍貴的用材。它生長較快,病蟲害較少,對立地條件要求不高,既能改良土壤,提高土壤肥力,也是很好的觀賞樹種。西雙版納等地老百姓有種植鐵刀木的傳統,因此,在那里推廣鐵刀木的種植,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免責聲明:凡注明稿件來源的內容均為轉載稿或由企業用戶注冊發布,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轉載稿和圖片涉及版權問題,請作者聯系我們刪除,同時對于用戶評論等信息,本網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